為什麼「無PE塗層紙杯」有機會完全取代淋膜紙杯?

過去十年,全球「限塑」政策快速推進,企業與品牌都在尋找兼顧功能性與永續性的包材新方案。

傳統PE淋膜紙杯雖然能防水防油,但塗層屬於石化塑膠,一旦與紙纖維結合,就無法被紙漿再利用,也無法在自然環境中分解。

這樣的材料結構,使得「紙杯回收」成為一個環保迷思:外觀看起來像紙,其實仍是塑膠垃圾。

於是,大家在開始尋找是否有所謂的無PE紙杯,於是一種更具環保潛力的技術——水性塗層(Water-based Coating)正成為新趨勢

一、無PE塗層是什麼?

本篇指的是以「水」為主要溶劑的塗膜技術,用以取代傳統的 PE(聚乙烯)或 PLA(聚乳酸)淋膜。

此項技術在紙杯內壁形成一層防水防油膜,但塗層成分不含石化塑膠,能在紙漿回收過程中被分離,讓紙材重新回收再製。

水性塗層的核心價值在於——讓紙杯重新進入循環系統

相比傳統淋膜紙杯需要高能耗焚化或掩埋處理,這類紙杯則依取得認證與遵循當地法令要求,判定能否走家用或工業堆肥,進而提升整體回收率。

但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,不是所有 water-based(含水性)塗佈的紙杯都能走家用堆肥,得看它是否有取得相關認證才可對外宣稱。

目前市面上已有採用「水性分散塗佈(aqueous coating)的紙杯工供應商將產品(包含紙與水性塗層)逐項送測,並通過第三方可信機構,像是澳洲 AS 5810TÜV AUSTRIA 的 OK compost HOME的認證。

二、它與「可分解紙杯」有何不同?

許多企業常將「可回收」與「可分解」混為一談。事實上,水性塗層紙杯屬於「可再回收」型產品,但不一定屬於家用可自然分解的範疇。

若企業希望產品具備「可分解認證」,必須通過如 OK Compost HOMEBPI 等標準:

  • OK Compost HOME:在家庭堆肥環境(約 20–30°C)可於 12 個月內自然分解。
  • BPI 認證:在工業堆肥場(約 50–60°C)中於 180 天內分解。
水性塗層與傳統淋膜紙杯的五大差異

圖片來源//科惠企業整理

由於BPI 不做 Home 家用堆肥 (美國 BPI 的認證對應 ASTM D6400/D6868 ),僅針對工業堆肥(商業堆肥設施)。所以當你看到水性塗層紙杯只有 BPI認證的話,那它就不能宣稱 home compostable

但因為有BPI認證,意即在特定條件下能通過工業堆肥處理,還是符合「可分解紙杯」的規範要求。

這也是為什麼水性塗層紙杯仍然能成為企業 ESG 報告中「減塑行動」的重要素材之一。

水性塗層不僅在功能上能完全取代傳統淋膜,也能在法規與 ESG 審查中提供明確的環境優勢。

很多紙杯擺放在桌子上,值得我們思考的是,若這些紙杯是屬於無PE塗層,對於環境的幫助是否能更有效呢
由於ESG觀念已開始全球化,越來越多消費者在意日常使用的包材,是否有機會能對環境、自身健康及環境更友善。

圖片來源//Pexels

三、品牌為什麼應該現在就轉向?

對企業與品牌來說,「改變包材」已不只是成本考量,而是 ESG 評等、永續報告、甚至招標文件中的關鍵項目。

許多國家(包含台灣)已明確規定:自 2025 年起,連鎖餐飲與旅宿業者須逐步淘汰不可回收或不可分解的一次性包材。(衍伸參考:一次性旅宿用品限制令明年上路 業者違規最高罰6千元)

水性塗層紙杯因兼具「環保」「穩定」「可回收」三大特性,正成為企業在轉型初期最可行的替代方案。對採購團隊而言,它是連接現有生產線與永續轉型目標的中繼橋樑

真正的環保不是「用新材料取代舊材料」,而是讓整個供應鏈都能被追蹤、回收與再利用。

對於餐飲業或飯店業,企業可以先從FSC紙杯開始,逐步導入可回收、可分解的水性塗層或植纖杯,在功能、成本與環保間取得平衡。

科惠企業致力於提供具國際認可的永續產品解決方案,涵蓋植纖產品、水性塗層餐飲用品與客製環保袋等,協助品牌在ESG轉型路上,讓每一次接觸的消費者都能感受企業的誠意!